二、汇率难逃新兴市场本轮贬值趋势
受到市场避险因素的影响,第2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贬值趋势较为明显。东盟国家也不例外,在3月到5月之间,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对美元的汇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但是到6月时,也同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一样,汇率又出现了一定的回升,反映出资本外逃压力的减轻。
印尼盾近期贬值最为显著,从兑美元的月度平均汇率来看,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印尼盾的贬值幅度达8.6%,同第1季度末相比贬值幅度达5.3%。印尼盾的大规模波动反映出近几个月来印尼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出,2009-10年大量流入的国际流动资本发生逆转,主要是考虑到欧债危机带来的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资金更多地从新兴市场流向避险天堂。资本短期流动的因素在6月已经出现好转,汇率比5月升值1.8%,但是印尼盾在未来仍然持续贬值趋势,原因包括:印尼的经常账户在第1季度报告了29亿美元的赤字,汇率可能反映这一逆差趋势;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实际利率下降,对资本的吸引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马来西亚在第2季度受到资金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的影响比较明显,马来西亚令吉对美元汇率在3月至5月之间出现了持续的贬值,贬值幅度达6.1%。至6月,令吉的币值才出现小幅回升,对美元升值0.9%。经济体相对开放的特性,使得马来西亚令吉币值的走势容易受到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但是,从马来西亚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实际利率相对较高的基本面因素考虑,预计马来西亚今年下半年的汇率将保持稳定,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贬值。
外资的流动对菲律宾比索的影响似乎较为有限。进入2012年以来,菲律宾比索对美元汇率仅在4月到5月之间出现了短暂的贬值,贬值幅度仅为1.3%,其他时间都保持着升值或者稳定的趋势,6月份更是出现了3.9%的升值。菲律宾比索的持续升值,反映的仍然是外部资本的持续流入。据统计,菲律宾过去两年外资流入的总规模达150亿美元,超出了之前九年之和。但是这一趋势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比索的升值趋势将放缓。
新加坡开放的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决定了其较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新加坡元在2月至5月之间的贬值幅度为3.27%,4月至5月的单月贬值幅度为4.1%,随后的6月出现反弹,升值幅度为1.8%。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新加坡金管局将会持续支持新加坡元的坚挺,以缓解本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因此,新加坡元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升值的趋势。
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则出现持续的下跌,从2月到5月泰铢的贬值幅度达到5%,尽管在6月出现了轻微的反弹,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由于泰国的经常账户仍为赤字。预计贬值是泰铢未来的可能走势。
越南盾爬行盯住美元,其变动的幅度相对较小,但是其在4月到5月之间也出现了贬值。考虑到越南国内较高的通胀和经常账户的赤字,预计越南盾面临向下的压力。
图表6 东盟主要国家二季度汇率贬值趋势
新加坡开放的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决定了其较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新加坡元在2月至5月之间的贬值幅度为3.27%,4月至5月的单月贬值幅度为4.1%,随后的6月出现反弹,升值幅度为1.8%。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新加坡金管局将会持续支持新加坡元的坚挺,以缓解本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因此,新加坡元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升值的趋势。
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则出现持续的下跌,从2月到5月泰铢的贬值幅度达到5%,尽管在6月出现了轻微的反弹,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由于泰国的经常账户仍为赤字。预计贬值是泰铢未来的可能走势。
越南盾爬行盯住美元,其变动的幅度相对较小,但是其在4月到5月之间也出现了贬值。考虑到越南国内较高的通胀和经常账户的赤字,预计越南盾面临向下的压力。
三、中国与东盟贸易出现好转
东盟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水平。今年第1季度,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呈现倒U型态势:2月份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今年六个月以来的峰值,但在3月迅速回落。第2季度中国向东盟国家的出口基本与中国整体对外出口形势相吻合,4月份的相对低迷过后,5月和6月均实现了超过20%的同比增长。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从国别视角来看,4月份较低的增长率主要受到向新加坡和越南出口的拖累,均呈现负增长,但是到了5月和6月,中国向所有主要东盟国家的出口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在去年持续的下滑趋势后,在今年年初出现逆转,今年1月的同比增速为-20%,但是到2月时,进口增长就超过了46%。中国成为东盟国家第1季度复苏的外需方面重要动力。但是这一趋势并未持续太久,刚刚步入第2季度,进口的增长就重归负值,只从菲律宾和印尼的进口增长仍然保持正值。虽然之后的5月实现了10.7%的增长,但是从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仍然为负。最新的6月数据表明,从东盟的进口仍不乐观,几乎未出现增长,中国从东盟的进口需求无法弥补东盟国家遭受的外需不利影响。
图表7 中国向主要东盟国家出口的增长率
图表8 中国从主要东盟国家进口的增长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