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欧债危机现状评估政策选择与演进前景(完)

2012年7月27日

四、欧债危机的演进前景

欧债危机的演进面临以下三种前景:一是欧元区国家在德国的敦促下实施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二是部分重债国脱离欧元区导致欧元区收缩甚至解体;三是继续维持现状。

1、财政一体化

欧债危机的爆发生动地展示出,在缺乏财政一体化的前提下迅速推进货币一体化,这非但不会促进成员国经济水平与经济周期的趋同,反而会加剧成员国的分化。因此,欧元区要彻底摆脱欧债危机困扰并将欧洲一体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实施财政一体化就成为必然选择。财政一体化意味着部分财政权利由成员国向欧盟的转移。欧盟将能更及时地监测成员国的预算情况并建立失衡预防机制。在预算不达标的情况下,欧盟将出台强制性纠正措施。各成员国任意而为的财政政策空间将受到严格限制。有三种方案可用来实现欧元区的财政统一:一是直接修改《里斯本条约》,该方案无疑耗时费力;二是仅仅针对欧元区17国修改条约,而其他欧盟国家可以选择在未来加入这一条约,该方案被成为“货币主义申根国家提议”;三是通过建立跨国财政监测部门来增加欧盟委员会或欧洲理事会的权力,该方案实质上就是ECB前行长特里谢提出的设立“欧洲财政部长”或“预算管理人”的倡议。事实上,欧元区已经采取的三项应对欧债危机的措施,都可以被视为欧元区朝着财政统一方向做出的努力:欧洲学期(European Semester)、 EFSF升级版与ESM。

2011年12月初的欧盟峰会通过了成员国政府间新的财政协议,试图建立政府预算平衡规则以及相应的监督惩罚机制。新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年度财政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0.5%,超额赤字不得超过名义GDP的3%。成员国必须以新协议中的财政预算平衡规则为原则,设立自动修正机制,并写入各自的宪法中。成员国在欧盟委员会规定的日期内必须达成各自的目标。各国执行该规则的情况将受到欧洲法院的监督与裁决。如果成员国超额赤字不达标,将启动超额赤字程序(Excessive Deficit Procedure,EDP)。该程序的执行将受到欧盟委员会与欧洲理事会的监督。

新财政协议的通过是欧元区推动财政一体化取得的重大进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英国并未加入这一协议;第二,该协议还需要各国议会投票通过,而瑞典首相已经明确表态不支持瑞典在短时间内加入该协议。考虑到财政一体化需要成员国交出更多的财政主权,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而漫长的,且必然经历反复的博弈与冲突。

2、欧元区解体

如果欧盟、IMF与希腊政府不能及时和私人债权人就全面的债务减记达成协议,从而导致希腊不能及时获得欧盟与IMF提供的第二笔救援资金,希腊很可能在2012年出现债务违约。为重新获得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与汇率工具,不排除希腊可能主动退出欧元区,从而拉开欧元区收缩甚至解体的序幕。另一种可能是,德国、荷兰与北欧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主动退出欧元区,欧元区出现“南北分治”的局面。

尽管不能排除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但欧元区解体的代价实在太高。无论是弱国还是强国退出欧元区,都将支付沉痛的代价。根据UBS的一项研究,希腊这样的弱国如果退出欧元区,将会招致主权债务违约、企业违约、银行体系崩溃、国际贸易崩溃等一系列后果,就连理想中的货币贬值也基本上于事无补。退出欧元区第一年的人均成本高达9500-11500欧元,随后几年的人均成本依然高达每年3000-4000欧元,合计相当于第一年GDP的40-50%;德国这样的强国如果退出欧元区,也将招致企业违约、银行体系资本重组、国际贸易崩溃等后果。退出欧元区第一年的人均成本达到6000-8000欧元,此后每年成本达到3500-4500欧元,合计相当于第一年GDP的20-25%。除经济成本之外,欧元区解体的政治成本也十分高昂:欧洲一体化进程将变得毫无意义,欧洲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也将大打折扣。此外,从货币联盟解体的历史来看,现代法定货币联盟的解体几乎都会导致社会动荡与政府专制,甚至独裁或内战。最后,欧盟相关条约没有就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做出规定,当然也没有将成员国驱逐出欧元区的条款。

总之,一旦欧元区解体,不仅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与政治影响力将受到严重损害,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也将遭受剧烈冲击。这一情形是欧元区各国与国际社会将尽力避免的,因此发生的概率较低。

3、维持现状

如果欧元区各国在财政一体化方面举步维艰,且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均不愿意放弃欧元,那么维持现状就成为另一种可行选择。然而,维持现状也意味着欧债危机将变得长期化与周期化,欧元区可能陷入类似于日本的长期衰退。首先,外围国家的债务重组将变得不可避免。如果欧洲银行不能在债务重组之前募集到足够的资本金,那么主权债务重组将引发银行危机,这会加剧信贷紧缩并触发经济衰退;其次,外围国家几乎丧失了一切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工具(降息、贬值、财政扩张),债务重组也切断了外围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漫长的经济衰退。他们也只能通过痛苦的物价与工资下调(即内部贬值)来逐渐恢复本国竞争力;再次,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样会遭遇重大挫折,核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凝聚力严重受损,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并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最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将因此变得非常黯淡。

五、结论

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引爆了欧债危机。欧债危机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导致了危机国的经济衰退与政治动荡,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产生了负面冲击。金融风险已经从主权政府传递至银行体系,欧洲银行业面临极大的补充资本金压力。2012年上半年市场将面临欧猪国家国债大量到期与欧洲银行大量补充资本金的双重压力,短期前景不容乐观。

摆脱欧债危机的政策选择不外乎依赖于EFSF/ESM与IMF的贷款支持、发行欧洲债券以及由ECB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然而,EFSF的杠杆化面临挑战、ESM与IMF的可贷资源并不充分、发行欧洲债券面临德国与北欧国家的抵制、ECB的量化宽松政策同样受到欧盟条约的限制以及德国的抵制。几乎每一种政策选择都受到了掣肘。

欧债危机的演进面临三种前景:财政一体化、欧元区解体与维持现状。相比之下,欧元区解体是最糟糕的情形、维持现状是没有希望的拖延,而加快财政一体化是欧元区凤凰涅槃般的再生。欧债危机的三种前景交织在一起,最终取决于德国与其他国家的博弈。德国坚持财政统一与货币中性的立场是很难改变的,关键在于德国人的谈判策略。如果德国人过于强硬,以至于激发了其他成员国的抵制情绪,欧元区可能解体;如果德国人采取较为精明的策略(胡萝卜加大棒),进一步的财政一体化可能成行。如果德国人在两端摇摆,那么现状就可能维持下去,等待欧元区国家的将是债务违约、银行倒闭与经济衰退。我们认为,财政一体化、维持现状与欧元解体的可能性分别为60%、30%与10%。让我们用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Romano Prodi先生在2001年12月的名言作结:

“我相信欧元将促使我们建立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工具。尽管目前政治方面并不允许,但当未来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将会这么做。”

相关新闻:

经济研究报告专题新闻

欧债危机现状评估政策选择与演进前景(1)

欧债危机现状评估政策选择与演进前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