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成本结构的变化使得美国制造商重新评估制造业外包这种现象。
远岸、近岸、返岸和在岸采购现象的交替轮换
在过去25年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是美国制造业外包到中国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远岸采购”(off-shoring)。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以及用于分析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的新的高端业务工具的出现,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起供应链关系和开设工厂。
通过仔细的分析,他们逐渐意识到,廉价劳动力常常被高物流成本、风险和低经营效率所抵消。
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美国制造业回归这一趋势起初只是一股细流。当油价暴涨至148美元每桶,并显著增加运输货物的成本时,跨国公司把工厂迁移到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不断寻求保持低成本的生产,提高质量控制,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或加快上市时间。这时,制造业“逃离中国”已经成为一条稳定的溪流。在许多情况下,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近岸采购”(near-shoring),有的公司甚至重新在美国开设工厂(“返岸采购”,reshoring)。
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将重振制造业作为恢复其经济和就业政策的核心,美国厂商受到鼓舞而掀起了在本国建厂的热潮。
另外一些原先在中国沿海设厂的制造商开始在亚洲范围内迁移,比如迁往斯里兰卡、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甚至迁往中国内地低成本的省份。
根据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对106名高管的一份新的调查显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公司中,计划或正在考虑把生产设施从中国搬迁到美国的公司超过三分之一。其中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搬迁率高达48%。
管理咨询和企业转换的阿利克斯合伙人公司(Alix Partners)5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16名制造业高管中,几乎一半都表示他们的公司正在考虑近岸采购机会。其中,约35%将把生产线搬到美国或靠近美国的地方,并在今年完成或开始这项搬迁。另有15%的人表示他们会在未来一年内考虑新的生产区域选址,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这样做。
分析家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制造商,包括来自中国的制造商,正在西半球设立工厂和商店,目的是为了缩短供应链之间的工厂和美国消费市场的距离。时装公司的采购很多来自拉丁美洲,为的是能够更迅速地作出对季节性需求的变化的反应和停售过时的商品。物流模式的转变将会影响许多外国和美国的港口,特别是在美国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港口。这些港口原先是为了接纳来自亚洲的满载数千集装箱的大型船舶而投资兴建的。
他们说这类业务已经在发生变化。现在有些货物可能会使用美洲内部的贸易通道通过较小的船只运送装有当地产品的集装箱。而来自亚洲的集装箱则被卸在牙买加的金斯敦、巴哈马的自由港、多米尼加的考赛多港等转运枢纽。专家认为,近岸/返岸/在岸采购的趋势是真实的,并且将会制约越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贸易的增长。
导致美国企业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地理分布的种种因素
燃油价格仍然是影响跨国公司把生产线搬回到美洲以及加勒比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肆虐的工资上涨正在削弱原来的生产转移到境外的理由。而且,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再加上与西欧的工资差距,以至于许多外国公司现在考虑美国是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中心,并将它作为一个出口平台使用。
根据阿里克斯合伙人公司去年12月的研究,去年美国和其他十几个低成本国家之间的制造业成本的差距自2007年以来第一次缩小。其外包成本指数显示,越南、俄罗斯和印度在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已经超越中国。
导致企业重新评估其供应链的地理分布的其他因素包括:
• 运价波动;
• 人民币的稳步升值;
• 中国增值税政策的变化;
• 原材料价格上升;
• 供应链的瓶颈;
• 需要较高的库存水平;
• 知识产权盗窃和保护关键信息的成本高昂;
• 进行监督和培训的成本较高;
• 通信的困难;
• 额外的货物安全要求;
• 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 增加中国进口美国的货物监管审查;
• 从美国签订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低关税条款得到的价格优势。
根据商业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在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287受访者中,超过60%的制造商说,为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自身更有效率地竞争,他们需要在供应地选址和需求地选址之间进行重新平衡。
在今年2月中旬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美国竞争力的会议上,波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总裁兼董事长小詹姆斯·麦克纳尼说:“在过去15年里,我们以降低成本的名义在全球像旅鼠繁衍般快速地伸展我们的供应链,但是有点过头了。当我们那样做时,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失去了对质量和服务的控制。有些时候,我们低估了公司员工的价值。所以,我认为应该做出改变。我想你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返回美国。”
许多涉及外包业务的制造业高管们经常说他们的公司经历了未预期到的总上岸成本增加——从海外生产地到国内消费地之间运送产品所需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一个供应链融资的非银行提供机构——资本商业信贷公司(Capital Business Credit)的最近调查显示,一半的美国进口商表示他们已经把在中国的一些生产设施搬出中国。因为成本上升以及中国工厂很难获得融资,所以三分之一的进口商考虑把生产选址搬迁到亚洲以外。
其中调查了包括服装、家居用品、时尚饰物和家具等行业的50多家美国进口商。
在表示要“逃离中国”的的受访者中,三分之一关注越南,而28%的人认为美国是他们最优先的选择。22%认为巴基斯坦是合适的选址地点,17%认为孟加拉国是合适的选址,这表明把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考虑做制造业选址的选择也很受欢迎。
阿利克斯合伙人公司调查表明,近岸采购的首要原因是降低货运成本(占受访者的37%),其次是提高进入市场的速度(31%),再次是降低库存成本(24%)。随着高管对这三个因素重视的增加,在去年的调查中,认为和同一时区工厂有生意往来优势的比例从18%下降到6%。
由27家公司和贸易协会组成的返岸采购联盟(Reshoring Initiative)已经成立两年,其宗旨是努力把海外的生产迁回美国。该联盟说,外包海外的公司通常忽视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紧急空运、出差旅行以及外包和工程制造相分离对创新的负面影响等。它声称,这类隐性成本占外包公司总成本的比重高达20%至30%。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92%的高管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70%的高管一致认为在中国采购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加昂贵。
美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临界点分析
在3月的另一份报告中,按商业策略公司的保守预测,中国的成本上升和美国出口到西欧产品的增加,两个因素合计将使美国在所有产业内增加2万至3万个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估计年产出为1000亿美元;失业率降低1.5至2个百分点;到2020年,非石油商品减少25%至35%的贸易赤字,从而提高美国的竞争力。这表明,就销售到美国国内和主要出口市场的商品而言,跨国公司意识到制造业正在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这一趋势很可能在2015年左右开始加速。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过去两年内美国几乎增加了50万个制造业就业机会,其中包括2012年第一季度创造的12万个就业岗位。
BCG的报告《美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已经接近临界点》指出,随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成本优势的削弱,运输产品、家用电子和电气设备、家具、塑料及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成为仍然需要在海外采购的主要产品(图1)。
BCG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这些产品大约相当于美国进口商品的三分之二(或2,000亿美元)。因为工厂的工资一般只占总生产成本的一个适度的比例,因而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2020年以前,这些制造业中的10%到30%可能转移到美国。不久前,许多公司都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低廉,而这项调查显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即如果把总成本考虑进去,美国的公司就具备了竞争力。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和扬·里夫金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3月刊中写道,美国已经失去了制造业,因为商业中的重要要素正在恶化,诸如简单的税制结构、监管确定性以及熟练劳动力的可获得性。于是,在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在另一个国家做生意的隐性成本下,就无计划地投资和决定公司选址,因此降低了公司的商业吸引力。
两位教授采访了十几位跨国公司的高管,他们表示,选址的决策很复杂而且具有动态性,而他们往往是以简单的经验规则(紧紧跟随客户,集中关注工资水平)作粗略估计,通常是在对美国商业环境或企业的历史存在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的。
两位教授说,虽然全球经营最好的公司为选址制定了严格的过程,但是这种复杂的过程远未普及。现实情况是,许多公司新增的外包业务并不要求作详细的投资分析,比如一家制造商为某一个组件就可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签订一份提供原始设备制造的合同。
选址决策也受制于汇集分散的全球业务的成本数据的难度,因为不同地区业务使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和会计制度。由于减税和其他由政府提供补贴等情况的存在,所以得出的决定就是不准确的。
他们写道,“这也许并不奇怪。我们发现,如果公司达到预期的目标,他们很少考虑重新选址。这可能反映了选址决策的特殊性,与此相反,比较复杂的决策如收购决策,事后评估就比较常见。然而,回顾过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选择位置不佳所造成的影响会随着时间而累积。各个地点的选择往往相互依赖,在第一个选址的地点可能有更多的投资。”
怎样根据供应链总成本做选址决策?
锲形砖(Archstone)咨询公司在2009年调查表明,离岸选址的决定缺乏严格的分析。调查表明,60%的制造商使用“基本的总成本模型”决定选址,但是这个模型却忽略了20%的离岸成本。这家公司调查了美国和欧洲的制造业公司的39位高管。
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咨询公司使用数学模型和工具,帮助托运人对供应网络和采购决策的财务影响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托运人还可以使用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全球贸易管理软件来计算其总上岸成本。返岸采购联盟就有一个免费的软件工具,可以帮助制造商计算离岸生产对盈利能力的总的影响。
国际物流资源的首席执行官兼佐治亚理工学院物流研究所的创始人埃德·弗德里说,“我们发现,根据产品的体积、重量、美元价值以及所涉及的劳动内容,仍然有一些产品的制造可以从中国撤出,转移到中美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一些地方采购。”
弗得里创造了术语“正确采购”(right sourcing)来描述这样一种公司的采购战略,即把产品的生产、物流、销售和客户服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综合分析权衡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化。他说,许多托运人忽略了一个关键计算,即外包会产生存货成本,而存货成本是航运送达时间的函数。
他说,公司要作出“正确采购”的决策,必须分析所销售的单位产品的真实成本。他的公司就使用总供应链成本/订单的方法来控制供应链效率。
轻量级的产品,如T恤衫,由于其中显性成本主要是劳动,所以在斯里兰卡或其他亚洲国家生产可能会更经济。如家用电器之类的重货,运输成本高昂,往往更适合靠近美国国内市场生产。或者那些有高折旧率的商品、每单位重量价值高的商品、以及不可预见的需求模式或需要顾客个性化服务的商品,如时尚服装或笔记本电脑都适合在美国国内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国内生产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工厂搬迁到美国。它也需要公司开发的本地供应商网络来支持公司的本地运营。有专家警告说,你可以把海外的制造业务搬回美国,但是如果公司的大多数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仍在海外,那么你又得到了什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