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轮运输:超出预期
回头看:总体表现出乎意料
对于今年上半年国际油运市场的前景,市场早前并不乐观,一些船东甚至认为2012年油轮市场还会在周期底部区间运行,总体表现甚至可能差于2011年。但是,上半年国际油运市场总体还算不错。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阿芙拉型油轮的日均收益为15025美元,较去年平均水平高出11%;苏伊士型油轮日均收益为24246美元,较去年平均水平高26%;VLCC日均收益达到32065美元,远高于去年16856美元的日均收益。成品油轮方面,虽然MR型成品油日均收益仅为5215美元,低于去年7587美元的日均收益,但灵便型成品油轮的收益还是达到了13745美元,高于去年12644美元水平。
从今年国际油运市场供求情况来看,原油运输市场供求差距仍在拉大,而成品油运输市场供求差距正在缩小。克拉克森月度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原油运输需求同比增长1.8%,但运力供应增长达到了6.1%,其中VLCC运输需求增幅达到4.6%,但运力供应增长达到了6.8%,原油运输市场供求平衡仍在恶化。虽然成品油运输市场供求差距有所减缓,上半年运输需求增长5.4%,运力供应增长4.4%,但成品油运输之间的供求缺口仍然达到了1990万载重吨,与去年持平,供求数据并非十分乐观。
向前看:市场波动表现不一
今年下半年原油运输市场表现可能要逊于上半年。
从油价变动来看,虽然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可能会提升各国进口原油储备需求,同时降低油轮船东的燃油成本。但由于欧佩克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会坐视国际油价暴跌,可能通过调节原油产能控制油价。一旦缩减原油供应,无疑会削弱未来市场的运输需求。英国石油公司(BP)能源统计报告显示,去年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持续负增长,日本、美国、欧盟分别下降了5%、0.4%和3.1%。对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已有专家预测,鉴于下半年我国成品油消费仍将较为疲弱,主营炼厂已削减部分原油加工量,下半年原油进口增速较上半年将有所减缓,进口结构将延续上半年的趋势。全球经济出现持续疲软,最终将影响进口原油需求,再加上欧债危机前景尚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并不如预期,原油贸易需求仍存变数,下半年原油运输市场负面影响不容小视,市场表现预计将比上半年差。从原油运输市场的远期运价走势来看,由于三季度是传统淡季,预计原油运输市场要到四季度才能略见反弹。
成品油运输可能好于上半年。
根据世界著名评级机构穆迪的判断,今年油运市场经营压力相对干散货市场来说要小,由于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成品油运输经营同比收益可能要好于原油运输。预计下半年成品油运输市场相对其他运输市场,表现会略好。波罗的海航交所远期运价走势预示,国际成品油航线,除中东至日本航线外,其他几条国际成品油航线运价下半年全部看涨。补库存的需求对未来成品油市场的阶段性影响也不容轻视。从克拉克森公布的成品油和原油库存看,全球原油库存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但成品油库存却未能增长多少,相反美国的汽油库存还在减少。仅从补库存的需求来看,下半年成品油运输需求的增长潜力也许要高于原油运输。
沿海运输市场:全线亏损
回头看: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受众多重大不利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沿海运输市场持续低迷,衰退程度已经超过金融危机时的低潮,特别是今年4月份以来运价跌破运营成本线后持续下探,6月底,上海运价公司航运金融衍生品标的的两条主流航线——秦皇岛到上海、秦皇岛到广州煤炭运价,分别为24.6吨/元、33.4吨/元,较今年3月份的43元/吨和51元/吨狂跌了43%和35%,运价收入已低于成本35%左右,处于跌无可跌状态,一些微小公司的船由于无货可运,自4月份开始抛锚“休船”,至今再也没有起航,而且“休船”现象还在向其他船公司漫延,整个航运业行于严重亏损之中。公开资料显示,一季度A股所有国内海运上市公司全部亏损,而二季度形势更加严峻,亏损程度在进一步扩大。
沿海运输陷入历史低谷主要有四大利空因素:一是,宏观经济下滑,煤炭需求紧缩。4月份全国火电发电量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同比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4%,5月降幅扩大到1.5%,受其影响,煤炭需求趋弱,1至5月份,沿海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5月份出现了9%的负增长,6月份负增长更大。二是,进口煤炭增长超预期,严重冲击国内煤炭的供给。1至5月我国累计进口煤1.13亿吨,较去年增加455万吨,增长67.8%,进口煤占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0.5%上升到目前的36.2%。三是,新增运力高位增长,运力供需严重失衡。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2年3月31日,从事国内沿海运输的万吨以上干散货船达到4553万载重吨,比2011年年底净增266万载重吨,运力净增长6.2%,照此速度发展,今年运力增长可能再次超过20%,年底运力规模突破5000万载重吨基本没有悬念。四是,远洋市场两次探底,沿海运力向外突围受阻。今年以来远洋市场上的巴拿马型和大灵便型船持续在历史低谷盘整,均在大幅亏损下艰难运行,与沿海市场同样处于恶劣的运营环境,而这两类船型与沿海运输市场关联度较大。
向前看:低迷之路相当长
在一片衰退声中,沿海运输市场逐渐跨入了下半年,影响市场的利空因素尚未出现积极信号。一方面,下半年宏观经济依旧以“稳”为主,政策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时预调、微调,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近期连续释放流动性信号也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东部沿海经济仍以转型为主基调。上海宝钢三年内计划减少钢产能660万吨,相当于减少300万吨标煤能耗,这是沿海城市加速转型的先兆。除夏季高峰用电和沿江电厂外,下半年东部主要沿海城市火力发电量增速有可能继续趋缓,个别城市仍会出现负增长,所以对煤炭的需求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回升。另一方面,运力严重过剩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前两年大量新船订单经“十月怀胎”将于下半年“分娩”,而老龄船占船队的比例已经不高,运力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些不利因素均对下半年沿海运输市场构成负面影响。不过一些积极因素也在逐渐显现,由于前期国内煤价过高,被进口煤趁机而入,近期局面发生了微妙变化,国内煤价近来狂降,快跌至计划煤价格区域,煤价双轨制有望打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炭市场与进口煤竞争格局。同时,由于宏观经济面临下行风险,近期国家不断释放“稳增长”信号,并用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不远的将来效果将逐渐显现。总体而言,下半年沿海运输市场不利因素仍占上风,运力供需严重失衡的状态短期内难以逆转,市场走出低迷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