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招商局国际广东蛇口集装箱码头成为第一个商用兼容高低压岸电的集装箱码头,在港区启动船舶岸电供电系统。
启动仪式设在港区完成船用供电改造的5号泊位,中海集运“新大洋洲”号成为此次船用供电启动的船舶。交通部水运局局长解曼莹、中海集运副总经理冯幸国及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马勇智分别为仪式致辞。解曼莹表示,船用岸电是水运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改善了空气环境和气候,目前已在蛇口港岸电项目上补助逾200万元,一定会在资金上给予更大支持。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苏新刚在致辞时表示,使用岸电是继太阳能供电、使用驳船运输及码头“油改电”后,创建绿色港口方向又一发展,是继德国不莱梅港和美国长滩港签署共建绿色港口,开啟港航合作的又一个窗口。启动仪式的高潮,出现在嘉宾为“新大洋洲”号推杆送电,同时切断船上发电机发电系统。“新大洋洲”号汽笛鸣响,礼花齐放。
蛇口码头日前已经与中远集运及其他国际班轮公司签署岸电合作协议,另外亦与中海集运签订共建“绿色低碳港区”合作框架协议。蛇口集装箱码头总经理严刚表示,岸电主要用于运作船上设备,如船上生活用电、冻柜等。国际上对于岸电没有统一标准,目前交通部正积极组织各方面专家尽快推出相关政策。码头今年1月已经开始使用,试验效果非常好。
解曼莹表示,争取于年内推出岸电设施的标准规范,但需在国家配套措施出台后、碳排放配额、运营资金及政策才能制定,需要一定时间,并涉及多个部门。她说,岸电已在连云港、上海港及蛇口港推行试点,今后还将推广至干散货及油轮船上。并强调,岸电作为该局推动水运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一定会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她鼓励码头与船公司密切结合,港船都要有积极性,将船用岸电推广出去。称上周已与德国就集装箱绿色航线签署意向性约定,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实现技术共享。
她说,船用岸电不仅改善了船上和港区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还改善了气候和空气环境。”另外,受限于配套技术和政策还未完善,在“十二五”期间的前2年主要以推出规范为主,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于后3年在重要的泊位、集装箱港、码头、港区、油轮和干散货积极推广技术,直至“十三五”才在这些港口全面推广。
过往,蛇口集装箱码头码头的船舶使用船上发电机靠岸作业十余小时,年碳氢化合物排放量达1.5万吨。船用岸电计划经过两年策划与筹备,今年落实使用后,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19吨和碳氧化物0.11吨,每艘中型船每天可节省7吨燃料油,噪声污染也得以控制。目前该项目首期投入1500万元,在码头2个泊位改造,总投资3500万元,其余5个泊位将于“十二五”规划内完成。
严刚说,今年首季码头货量增长为11.5%,高于同行业的增长,但预期上半年增幅会有所下降,整个华南贸易情况不太乐观,亚洲区内航线增长高于其他区域,希望可以从中受益。他预期,今年不能达到双位数的增长。他透露,早前码头堆场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RTG)已实施油改电,每年能减少碳排放量2万吨,下一步是将码头现有的柴油拖车改造成液化天燃气(LNG)拖车,港区内巡逻车也将逐步被电动汽车取代,首批10辆比亚迪电动汽车已经到港。目前已与中海合作,建立天然气供给站,希望能鼓励往来珠江三角洲的驳船启动“油改气”,给予驳船更清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