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发展局昨日公布3月份及首季港口数字,首季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升2.7%,共录得561.6万箱,反映继1月传统春节货量季节性下跌后,在2、3月逐渐恢复常态。今年3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升7.1%,报197万箱,集装箱量单月跌幅缩小,预期下月跌幅将会进一步缩小。香港仍保持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第三名的位置。
综观一季度香港港口表现,占总货量七成以上的葵青港区集装箱量升4.6%,为427.7万箱。内河运输、公众卸货区和中流作业货量受累于1月农历新年珠三角经济腹地制造业停止生产,报133.8万箱,跌2.8%。单看3月,葵青港区集装箱量升6.5%,至151万箱,内河运输、公众卸货区和中流作业运输货量升9.1%,报46万箱。
据港口发展局的统计,3月份葵青港区入口箱是75.8万箱,出口箱录得75.2万箱,合共151万箱,同比分别升6.4%、6.6%和6.5%,颇为平均。整体而言,重箱出口箱多于入口箱,而吉箱恰好相反,入口箱较出口箱多,反映香港本土流动吉箱储存能力弱,外调吉箱多,与珠三角制造业及外贸情况相若。整体重箱是134.6万箱,同比升8%,但吉箱却跌4.3%,至16.4万箱。而今年首季,葵青港区入口箱214.2万箱,升4.8%;出口箱213.6万箱,同比升4.5%。
新加坡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称冠
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新加坡港首季同比增长6.64%,录得753.69万箱。3月箱量同比升5.77%,报264.87万箱,增长放缓。今年第一季度,排名第四的深圳港同比升1.3%,录得510万箱,其中1、2月份下降1.25%,为333.51万箱,3月份当月集装箱量同比升6.53%,为176.6万箱,其中吉箱下降6.58%,重箱增长4.11%。
排名第二的上海港首季同比升3.5%,录得753.5万箱,与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港仅差1900箱,差距缩小。3月同比升3.4%,报272.9万箱。上港集团去年首季完成的集装箱量,同比增幅为12.3%,可以看出,今年首季的集装箱量尽管继续增长,但增幅放缓。
上海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升3.5%。交通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早前曾预计,“上海港集装箱量今年有望完成3300万箱,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据上港集团的历史资料,自2007年以来,第一季度的集装箱量都呈现波动格局,可能与春节期间港航业的运营状态有关,其间进出口货主及船公司放慢了运营节奏。
再看美国西岸港口表现,西岸第一大港洛杉矶港货量同比升8.27%,报65万箱。其中吉箱13.75万箱,升23.99%。重箱是51.3万箱,升4.7%。出口重箱跌2.43%,为18.81万箱;入口重箱升9.34%,为32.47万箱。
长滩港3月港口集装箱量同比增长12%,处理46.16万箱。其中出口箱同比增长10%,报14.48万箱;入口箱同比增长18.3%,报22.6万箱。首季处理集装箱量轻微下跌2.9%,货量于3月反弹,头2月受累于中国农历年,表现平淡。分析师保守估计,今年贸易额呈轻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