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浙江嘉兴港开拓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

2012年4月12日

浙江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日前与杭州东洲综合码头公司正式签订集装箱海河联运的战略合作协议。此举将开启嘉兴港对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这标志着嘉兴港港口合作从“海海联盟”扩展至“海河联盟”。根据协议,嘉兴港和杭州港东洲综合作业区将推动两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上进行深入的合作。

错位发展开辟共赢之路

嘉兴港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为在大港林立的长三角港口群中谋求自身的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错位发展共赢之路,推动港口发展驶入快车道。

嘉兴港率先向省内的“老大哥”宁波港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秉持“最佳配角”的发展定位。2008年3月,嘉兴港成功“联姻”宁波港集团,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之际,开通了嘉兴—宁波集装箱航线。

四年来,嘉兴—宁波集装箱航线带动嘉兴港集装箱月航班从最初的一月约4艘次发展到超110艘次,成长为浙北集装箱中转的“主力军”,吸引24家干线船公司签约,月中转的箱量从最初不到5000标箱增长至逾5万标箱。

借助嘉兴—宁波集装箱航线,嘉兴港辐射腹地能力日渐增强。据介绍,除传统的绍兴、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企业从嘉兴港进出口货物外,金华、台州、温州等浙南、浙西地区的企业也逐渐选择从嘉兴港进出口货物,带动嘉兴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从合作初的10万标箱增至2011年的51万标箱,四年迈过四个台阶。

在寻求省内合作的同时,嘉兴港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毗邻的国际“老大哥”上海港。在与宁波港成功牵手一年后,2009年9月,嘉兴港独山港区与上港集团签订了港口合作框架协议。

独山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引发说,待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有20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业务从洋山港转移至嘉兴港。据了解,嘉沪两港首期港口合作项目独山港区B23、B24多用途码头工程将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

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宁波港、上海港这两大集装箱国际干线港,嘉兴港提出了“十二五”末集装箱完成200万标箱的规划,跨入“百万标箱”港口行列。

从“海海联盟”拓展至“海河联盟”

初尝合作发展甜头的嘉兴港,在加强与沿海大港合作的同时,也注重依托自身海河联运优势实现与腹地内河港口之间的互动发展。

翻开嘉兴港区位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嘉兴港背靠密集的浙北内河航道网,地处钱塘江入海口,具有沟通沿海、辐射四方的先天条件。

据介绍,早在2004年,为打通和拓展沿杭州湾物流大通道,杭州与嘉兴首度签约,共同开发利用嘉兴的深水港口资源,通过合作建港打通杭州在嘉兴的出海口。2008年,该项目如期完成并投入运营,从此更多散货、粮食由嘉兴港进入杭州。

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专家楼慧钧说:“粮食作业只是一个信号,粮食码头的将来,是杭嘉湖地区百万吨粮食的‘中转站’。”嘉兴港粮食码头后方计划建设内河港池,通过黄姑塘线与长湖申线、杭申线、六平申线等主干航道相连,实现粮食的海河联运。为扩大合作,2010年1月,杭州、嘉兴又签署了二期工程合作协议,计划再建泊位3个。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运输管理处处长胡云涛说,借港出海的实质是杭州内河功能的延伸,促进嘉兴港独山港区成为杭州内河物流平台的延伸,不断完善杭州内河码头与港口的衔接及港口配套设施,扶持发展内河物流企业的海河联运工作。

随着近年来嘉兴港规模和吞吐能力不断提升,腹地内河港口联姻嘉兴港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此次杭州港东洲综合作业区与嘉兴港签订集装箱海河联运合作协议,将推动嘉兴港对外合作从沿海扩展至内河。

“与公路相比,内河集装箱运输成本更低且具有通关优势。”据浙江五洲乍浦港口有限公司集装箱部一位负责人表示,杭州港东洲综合作业区腹地集装箱经内河至嘉兴港进行中转,比公路运输节约20%~40%的成本,加上内河航运有能耗小、污染轻的独特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从打造“海海联盟”扩展到“海河联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嘉兴港腹地空间和辐射功能,嘉兴港对外合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十二五”打造“亿吨大港”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