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四川泸州港今年将形成100万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泸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首次突破10万标箱。”码头上江风阵阵,泸州市交通局局长梁中元心潮澎湃,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迈上10万标箱大关的港口,泸州港完成了历史跨越。

这一步,走得并不容易。四川省大宗货物的集装箱水运历史始于2003年,泸州港作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全省第一个水运开放口岸。但在其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直到2006年,集装箱年吞吐量仅为3.8万标箱。

2007年底,四川省提出了“四江六港”发展思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摆到突出位置,泸州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春天:随着二期工程的投产,泸州港具备了5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而通过航道整治,通行能力也从原来的1000吨级跃升到3000吨级。

“水运的成本仅为公路的九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在梁中元看来,泸州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腹地广阔,如果对运输货物时间要求不高,水运具有其独特优势。“打通交通网,就能迎来八方货。”

2011年11月18日,泸州港铁水联运首趟班列正式开行,泸州港成为全国内河第一个铁路直通堆场的集装箱码头。泸州至成都铁路、公路和水路的联合物流运输平台的正式建立,开辟了四川物流新通道。不仅可对接成都龙泉汽车城、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保税物流园区和进出口加工区,还可通过隆黄铁路辐射滇东、黔北地区资源引入。

继先后与成都、武汉签订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远洋、中国海运、马士基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后,泸州正在积极推进港口建设,依托港口优势,规划建设约260平方公里的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截至2011年12月,泸州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2个,其中2000平方米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9家(不含农产品市场),面积达42万平方米,批发市场营业额上亿元的有14家。

目前,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用,将形成100万标箱吞吐能力的内陆大港。到2020年,整个泸州港将形成货物6500万吨(含集装箱4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和实现江海联运的主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