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短暂的辉煌后,去年持续低迷,运价远低于2010年水平。虽然整个集装箱运输市场运价低迷,但市场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仍然值得关注。
特点一:大船步伐不可阻挡
继马士基集团建造10艘世界上最大型集装箱船——18000TEU型船以进行其“天天马士基”行动后,班轮公司的竞赛拉开了帷幕。从理论上看,船舶越大,每集装箱单位的燃油消耗量和造船成本就可能越低,同时船员人数也能减少。实际上,关于18000TEU型船是否经济的讨论2008年之前就有,但一直没有定论。《劳氏评论》说,目前航运界不需要12000TEU以上型船舶,因为苏伊士运河不能容纳这样尺寸的船舶,在欧洲-远东航线上配置更大船舶更是不经济的。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8000TEU型船订单,占据了现有订单的50%以上。各大班轮公司考虑到可能引起的市场份额变化,纷纷推出大规模订单计划。
特点二:过分追求市场份额
据克拉克森、德鲁里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新船交付量达到约113万TEU。从全年新船增速来看,月度交付量呈现前多后少的态势,这与年初船东的市场预期高和三季度市场旺季不旺的市场形势有关。根据目前手持订单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将分别有141万TEU和164万TEU的船舶要交付,2013年的供给压力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班轮公司过分追求行业份额所致。
根据Aphaliner12月底的数据,去年集装箱船总体运力上升7.3%,达1590万TEU。排名前20位的班轮公司进一步控制市场,总体运量份额由一年前的83.1%上升至目前的84.2%。
马士基船队的增长速度创下历史新高,新增运力达39.2万TEU,总体运力上升18%,市场份额亦由去年年初的14.5%升至年末的16%。其他班轮公司亦有所行动,排名第二的地中海航运新增运力25.8万TEU,相当于现有运力的14%。在运力排名前20的班轮公司中,只有南美航运、以星航运和韩进海运3家船队数量下降。
在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航运业,赢得总成本最低的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因此实行低成本战略就要有很高的购买前期设备的投资。所以,今年集装箱运力过剩的形势几乎不可能改变,因为本轮运力过剩的局面多半源自班轮公司的运力扩张。
特点三:行业大面积亏损
去年在上海A股市场排名前10的亏损企业中,4家是航运企业,包括中国远洋、中海集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4家企业前三季度亏损额分别为47.76亿元、15.82亿元、5.38亿元和4.39亿元。11月份,马士基三季报显示,其前三季度集装箱业务(包含集装箱航运、丹马士物流)仅盈利9600万美元,且三季度亏损2.97亿美元。全球集装箱行业亏损的普遍性毋庸置疑。
特点四:支线运输旺于干线
去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同比下降16%左右,仅相当于2006年的状况;各航线运价行情不一,集运市场主要利润来源的干线运输跌幅较大,欧洲、地中海、美东、美西航线集装箱运价同比分别下降41%、32%、11%、18%,且旺季也未见明显起色,严重影响集运业务的收入;日、韩、中国香港等支线集装箱运价相较而言平稳上升,同比分别增长6%、18%、13%。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美发达国家受债务危机影响,减少了对集装箱货物的运输需要。IMF对2012-2013年两年的经济估计在4.0%、4.5%;欧美经济复苏迹象仍不明显。
综上所述,今年出现大规模船舶闲置的现象很难发生,未来大规模倒闭,企业并购等情况可能成为今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