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西安国际内陆港助推陕西经济“弯道超车”

2012年3月3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和陕西省政要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这块规划控制区域面积为120平方公里的开发热土,仅在2011年,就与天津港、上海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一批国内主要港口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沿边口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有力服务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被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誉为陕西省开放型经济的“精品”工程,推动西安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是制约陕西发展的难题之一,那么,陕西省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2012年陕西省两会期间,“弯道超车”成为热词之一,几乎同时,以“建设西安国际内陆港为抓手,打造内陆地区经济"出海口",构筑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理念也成为全陕西省的共识。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魏际刚看来,一方面,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倚重物流业建设贸易强国物流强国将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资源禀赋独特物资流转困难的西部地区如何融入物流业大潮,进而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大发展,却是难言之隐。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出现,不仅有力推动了国际内陆港模式的成型,其发展规则被纳入国际港口发展规则体系当中,也为中国西部产业走向世界提供了突破口之一。

借港出海

“不敢相信,"不沿边不靠海无大江"的陕西西安,其自海洋文明兴起以来而彰显的内陆地域劣势,正在被发轫仅仅3年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改变。”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已经不是第一个发出如此赞誉的重量级老外。

2011年9月24日,伊马纳利耶夫与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共同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为一列命名为“长安号”的火车集装箱货运专列揭牌。这列火车在途径兰州嘉峪关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口岸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等交通重镇之后,最终于2011年12月7日抵达荷兰鹿特丹。

“从来没有人驱(火)车这么远过来,简直太神奇了!”在得知陕西人怀揣着促进欧亚经济物流通道快速建设的梦想,不远万里而来的消息之后,鹿特丹港内第一大运营商富夏集团场站运营经理Brouwers先生对这一壮举赞叹不已。

此刻的鹿特丹港,来自欧洲亚洲乃至美洲的集装箱密集堆放在堆场上,等待装船,而整个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短程摆渡所用的全部都是无人值守的电力驳车,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物流的环保要求;码头另一边,巨大的龙门吊不断自动提取驳车上的集装箱,按照程序向来自全球各地的集装箱货轮上装运,其中就有来自中国陕西西安的“长安号”集装箱。

事实上,陕西省与荷兰拥有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合作的基础和空间。早在2009年,陕西省就与荷兰的两个省份签署了《友好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能源农业环保水务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今,由于新筑欧亚大陆桥代表团的到来,合作范围拓展至港口合作和商贸物流等领域。

12月9日,筹备已久的“新欧亚大陆桥上的璀璨明珠西安国际港务区推介会暨西安国际港务区驻鹿特丹办事处揭牌仪式”如期举行。鹿特丹货运协会副主席Hans秘书长Don van Riel财政官Leeuwen荷兰经济部统计局高级研究员Molders鹿特丹货站经理Daniel 以及欧洲大宗贸易公司荷兰能源公司斯太尔投资公司荷兰国际新能源集团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等出席,与代表团成员共话合作。

在此次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开展之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与沿海各大主要港口进行了实质性的业务合作,从而实现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战略构想,加上与沿边的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口岸港口的战略性合作,陕西省西安市全力打造的西安国际内陆港已经成型,并高位运行。“毫无争议,陕西省西安市借助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使得内陆地区经济"借港出海"的实践更加完美。”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韩松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此举意义重大。

荷兰经济部统计局高级研究员Molders则评价称,“鹿特丹港和西安港之间的合作,在给荷中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对充分发挥铁路和航运无缝对接的优势,促进荷兰通过欧洲中亚到中国的经济贸易物流通道建设,间接为欧盟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提供了一个良好通道。”Molders表示,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既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欧亚各国经济合作的实践,是沿“桥”国家与中国海关通关问题的体验之旅,是对欧亚各国合作情况和面临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探寻路径提出建议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重新构筑欧亚大陆桥这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通道是中国和沿“桥”国家的共同需要。

形成内陆港模式

陕西借港出海的真实目的绝非仅仅是为了打通欧亚大陆桥动脉和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开展战略合作,而是为了促进陕西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从而带动陕西经济弯道超车。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具恒表示,“新欧亚大陆桥横贯欧亚,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地区稳定和环境安全,涉及中国通过中亚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商业往来和政府合作,关乎国家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战略。”在他看来,西安国际港务区无疑将承担起进一步发挥陕西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从而让陕西西安的区域区位资源人力传统产业价值充分兑现的的重任。

借道出海,抑或借港出海,说白了,只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硬件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表示,目前,西安港已经成功地与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港等沿海港口和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等沿边口岸形成了战略合作联盟,建立起长效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沿边地区围绕“物资大进大出产业有序转移”这个目标层面上的各种资源的有效对接与共享。

强晓安称,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海港江港等的港口,“西安港”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项目构筑的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通过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之间形成“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大通关模式协作,连接国际航线,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将迅速形成商贸物流加工服务等产业聚集,以此为基础着力打造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临港产业信息产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将率先成为助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和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不难看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醉翁之意,正在于此。

2011年7月30日,来自国内国际的300余位物流业界翘楚在西安正式联名签署了我国首个有关国际内陆港发展的倡议书。

魏际刚在该次会议上对记者表示,陕西西安对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动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宏大背景下,这个课题的实践已经由一个地方发展题材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在他看来,“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多元化探索做出了贡献。”魏际刚解释,作为内陆中心城市,西安借力国际内陆港建设,成功解决了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结合的系列问题,如通过铁路和海港实现物理连接;通过西安公路港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成功解决了公路运输与海港运输物理连接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物理连接的问题;通过对西安咸阳空港的使用和园区内窑村机场的使用,成功解决了空港深度利用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的物理平台,进行了内陆地区多式联运方式的有效探索。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蜀东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借港出海的模式,让其已经不仅仅是物流园区,也不仅仅是内陆港区,它体现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全新模式,应在理论上进一步升值。它更折射出中国经济高速全面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又一种示范性和社会性。

有消息称,为力促西安国际港务区形成“大通关”集群效应,陕西省口岸或将迁址西安国际港务区。

虹吸全国

中国富强的难点在西北。借港出海之后,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否就可以功成名就?

在韩松看来,这一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国际港务区架设起来的物流管道仅仅是一根管道,管道里面运送什么?附加值有多高?这些物资运向何方?能否借此扭转西北乃至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发展现状?”一连串问号背后,潜藏着韩松希望西安国际港务区假以时日能够助推陕西西安虹吸全国产业转移大潮的梦想。

韩松指出,一方面,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陕西西安位于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中心枢纽的地位,东联西进促进沿“桥”国家城市间的国际贸易往来,促进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经济体间的互动。同时,努力实现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产业优势的互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从而推进我国东西部平衡发展,促进西部经济板块与东部经济板块之间的互动。

“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口岸服务功能迅速降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成本,进一步助推陕西西安虹吸东部产业转移聚集,从而推动西部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促进西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韩松说,作为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试金石”,陕西西安通过建设西安国际内陆港,陕西西安更加畅通了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管道,无疑将给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陕西因此也正在成为“中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乃至于整个新欧亚大陆桥经济链条的枢纽板块。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助推内陆地区虹吸东部产业转移给予厚望。赵乐际指出,陕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通生产和流通环节,拓宽西部地区国际国内贸易通道,为全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商贸物流服务。做好这件事,西安国际港务区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希望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参与建设新“丝绸之路”,加速西安的国际化进程。

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

短短三年时间,该区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协议及合同40多个,项目总投资接近700亿元人民币,包括深圳华南城迈科集团新加坡讯通集团中国移动上海新地物流海尔集团青海盐湖集团新疆广汇集团浙江中天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和产业链带动作用的企业。

此外,联邦快递马士基迪卡侬摩根士丹利住友商事等世界知名企业以及联想集团恒大集团中国电信深圳万科等国内大型企业也纷纷与国际港务区进行项目前期接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目前,包括西安华南城西安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安医药物流基地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等招商项目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建成运营。

韩松表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陕西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经济外向度低的重要措施。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已经具备了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多重优惠政策,可以想象,一批跨国大企业将让陕西乃至西北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产业转移是终极使命,我们期待西安国际内陆港实现借港出海之后,能够从本质上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到陕西西安提供硬件支撑和配套服务,进而助力陕西省经济早日实现弯道超车。”韩松表示。

西安国际港务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灞河与渭河之间的三角洲地带,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形成六大功能主轴和八大功能分区。园区借助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效应,通过与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功能的有效衔接和互动,从而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实现公(路)铁(路)空海等多式联运的便捷高效运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和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型内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城”。

“我们期待西安国际内陆港实现借港出海之后,能够从本质上为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到陕西西安提供硬件支撑和配套服务,进而助力陕西省经济早日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