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舞动“四个中心”战略大旗2012年2月22日 |
岁末年初,上海龙腾。 去年12月23日上午,上海港2011年第3000万只集装箱起吊,成为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的国际大港。 3天后,造型酷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项目——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打下第一桩。这个投资200亿、室内外净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项目建成后,即成全球会展巨无霸。 今年1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上海基本确立全球人民币中心地位,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资产管理和跨境支付清算中心。” 自西向东,以虹桥商务区为依托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龙尾,以陆家嘴-北外滩为承载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龙身,以上海港为引擎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龙头。 一条大发展的金龙,正被“点睛”,腾跃出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宏伟蓝图。 明晰“路线图” 心中有棋,方能舒袖布子。 这个“棋”就是战略目标定位,一个城市对自己未来的顶层设计。 早在1994年,伴随着浦东开发潮涌,“近代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的昔日上海荣光再泛涟漪。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正式写入中共上海市委六届三次会议报告。 次年,上海即提出了在距离上海最近的浙江舟山海域洋山岛建设深水港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构想。 中国期待这个“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飞扬。2001年5月,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的“四个中心”目标至此定形。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海市代表团讨论时,要求上海做到“四个率先”——“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7年5月,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通过建设“四个中心”,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到2010年,以新兴产业体系为有力支撑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取得重要成就,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是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要求。 如果说最先“四个中心”的确立,更多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四个率先”要求的提出,则意味着从“目标”思维到“目的”思维的飞跃。 战略定位既经顶层设计,现实策略随即定形。 在迎来2011年这个“十二五”开局年和上海“改革年”之际,上海明确提出:减少对重化工业、房地产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投资的“四个依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减少“四个依赖”,建设“四个中心”,推进“四个率先”,三个“四字诀”绘就了一条明晰的上海发展“路线图”。 腾龙有术 明确的顶层设计、明晰的“路线图”、明白的实施策略,使上海在2011年这个中国经济“转型元年”,“四个中心”建设协同推进,城市功能强力突破,创新举措层出不穷。 典型案例,莫过“大虹桥”。 初到上海虹桥枢纽的人,一定会对它龙腾虎跃般的高架道路留下深刻印象。道路如此叠屋加床,是因为这个投资360亿打造的超级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交通枢纽——三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里,集中着民用航空、高铁、磁悬浮列车、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7种交通模式。 “最复杂”固足自傲,“超功能”更显惊艳。 在“四个中心”战略大旗下,上海把“大虹桥”从一个行政区域提升至功能区域,从单纯的交通枢纽功能创新为多维度高端商务区。 这块86.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冠以多种称谓: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平台、长三角一体化的承载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黄金CBD、财政部和商务部确定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总部经济聚集地……决策者的高瞻远瞩成就了“大虹桥”的先锋探索。 学界一致认为,“大虹桥”将成为上海“后世博”阶段重要的经济亮点,上海将形成东有“大浦东”、西有“大虹桥”的“双引擎”格局。 “虹桥商务区的规划论证和建设是一个窗口,充分折射出上海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过程中,不再是单兵突进、局部突破,而是从更高的战略谋划和全局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协同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功能承载。”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主任沈骏说。 汇聚了近700家金融机构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同样积极引导和支持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以使陆家嘴航运金融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国际航运金融保险中心和海运衍生产品交易与结算中心,实现金融和航运、贸易之间的联动效应。 上海综合保税区这块自诞生起就带有“自由贸易园区”基因的“试验田”,正探索从外汇管理、货物入出区监管、税收政策、贸易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实现贸易、投资、金融和运输四方面的自由化,向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 协同推进、功能集聚、交叉创新,正为上海“四个中心”骨架焠炼出强健血肉。 上海魅力 去年12月8日,庞贝捷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20家跨国企业喜获上海颁发的第21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至此,上海已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7家、外商设立的投资性公司237家、外资研发中心333家。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区域“选点”重心是自己的业务和所在城市的关联度。已经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的瑞士再保险公司,正期待通过上海这个枢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董事长康浩志说:“我们希望利用上海的地理优势和枢纽地位,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建立更加紧密的网络,创造更多的价值。” 科学发展理念和城市功能的提升、高端服务云集和融资渠道畅通、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平台的逐步成形……所有这些,聚合成了多点共振效应,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大幅上扬。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表示,在亚太地区争夺设立跨国公司总部的竞争中,上海处于有利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建设上海“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决策。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蓝图,正在一天天化作现实。 上海魅力难挡。财富500强企业已有78家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大批境外企业的研发机构在上海各区扎堆入驻,不仅是跨国公司在向上海“靠拢”,国内的许多金融巨头也按捺不住,奔向上海。一批国有大型银行着手在沪筹建“第二总部”。 大好局面,给了上海更多信心、动力。“上海正抓紧对跨国公司在沪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不久将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说。 “几年来上海进行了14项政策修改,影响到营商环境报告所覆盖的9个领域,使得营商更为容易。”来自国际金融公司的《2011年营商环境报告》称。 上海的实践证明,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它对自身的期许,更来自它对自身的设计。 4年前,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封顶后,吴敬琏以经济学家罕有的感性语调说:“已经在地平线上看到这个中心了。” 他完全可以把这句话送给今天的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