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和金砖国家贸易的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讲,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和印度是中国的邻国,巴西和南非都是与中国相隔万里之遥的伙伴。从贸易关系上讲,在所有邻国中,俄罗斯和印度是和中国贸易关系最疏远的大国之一。比如,2011年,中国与韩国的贸易规模是2445.98亿美元(其中,进口1616.73亿美元,出口829.25亿美元),几乎是与印度(739.01亿美元,其中,进口234.12亿美元,出口504.89亿美元)和俄罗斯(779.29亿美元,其中,进口390.43亿美元,出口388.86亿美元)贸易规模的将近两倍,和中国与金砖四国贸易的规模相当(2658.40亿美元,其中,进口1313.43亿美元,出口1345.97亿美元)。而韩国的人口以及经济规模和俄罗斯、印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从1980、19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实现了与日本、以及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融合,并逐渐演变成东亚、甚或全球性的贸易中介。伴随着这种发展,中国与这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也快速发展。
从中国出口市场(每个出口市场的年度增长累计)以及进口来源(每个进口来源地的年度增长累计)的扩张上看,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这种变化:1986年之前,对外贸易主要以亚洲为主。出口增长的80%,进口增长的60%以上都集中这些周边的亚洲市场中。之后的1986-93年时期,中国出口首次确立了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为主体的大格局。这三大市场占了这个时期中国出口贸易扩张(累计出口增加)的50%以上,达到53.1%;而在1980-86年期间,这三大市场仅仅吸收了中国出口扩张的35%。短短的7年时间,这些市场对于中国出口的贡献提高了50%以上。同一时期,中国进口中,来自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的进口大幅度增长,从前一个时期的0.2%,提高到33.8%。1994-2002年,基本上维持了86-93年所建立的贸易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和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开始发生改变。在加入WTO之后,尤其是2003-04年之后,中国贸易大规模扩张:一方面国内原材料供应满足不了快速扩大的生产需求,迫切需要国外原材料供应的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加入WTO,一些新兴国家的市场也对中国产品敞开了大门。这样,中国和金砖国家的贸易就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2003年以后,一种新的贸易格局开始出现。比如,2003-2009年间,出口方面,三大发达市场对于中国出口扩张的贡献降低到了50%以下,为43.7%。这种下降中,尤其以日本出口市场的贡献下降为甚,从1994-2002年的14%下降到5.6%,降幅高达50%以上。与此同时,来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印度、巴西、越南等国市场在我国出口扩张中的贡献则在大幅度提升,提高幅度也超过了50%以上。这一时期中,中国进口中,对于资源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资源性国家的进口在我国进口扩张中的份额不断提高。
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还相对上升。主要原因是,金砖国家的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整个经济具有较强的自我内在驱动力。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金砖国家之间的官方正式合作机制,在2009年开始运作。每年一度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开始举行。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的性质和特征
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2009或2010年,根据global insight的估计,已经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贸易以出口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电产品、进口以原材料和高端的零部件为主。
在这个背景上,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观察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第一,从HS贸易分类中,观察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分布和结构;第二,从与中国在HS贸易上的分布相比较,观察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的专业化程度。
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铬矿砂)、纺织原材料(棉花)、化学原材料(包括少数医药产品)和非金属矿产品为主。并且,中印贸易很平衡,印度具有巨额贸易逆差(2011年,这种逆差达到271亿美元)。但是,以两国现有的工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来看,这种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变。
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除了机电产品以及最近10多年兴起的汽车等产品外,主要以纺织服装、鞋帽、金属制品等轻纺产品为主;进口则主要以石油、天然气、木材、贱金属、活动物以及化学原材料等为主。和俄罗斯贸易中,专业化程度很高,除了出口中的机电产品之外,其他进出口产品上,与俄罗斯的贸易中,专业化指数都超过了1。
中国与巴西的贸易,以出口技术水平较高的机电产品、化学产品以及精密仪器,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金属制品为主,并主要进口铁矿石、大豆、木材、烟草和贱金属为主。在高技术的出口产品以及矿产品的进口上,专业化指数都超过了1。
中国对南非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纺织服装、鞋帽、金属制品以及初级化工产品为主,专业化指数都高于1;同时,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也很高,但是,专业化指数小于1,说明对于南非的出口比例低于我国在该产品上的整体出口比例。进口中,特殊交易产品、矿产品、珍珠宝石、贱金属、木浆等产品集中了几乎所有的贸易活动。
最近几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总体上,保持赤字状态。其中,对于俄罗斯的贸易基本上保持平衡,而与巴西和南非的贸易则维持赤字状态,尤其是与巴西的贸易赤字的规模比较大。只有与印度的贸易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平衡,2001-2012,百万美元
总体上讲,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国家”与“农业国”之间的贸易:中国为金砖国家提供不同类型的、价廉物美的制成品,进口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矿产品。
显然,这种贸易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贸易,而与1980年代兴起的、以国际生产网络为基础的加工贸易截然不同。因此,这种贸易主要由一般贸易构成,并且,为国内企业所推动。
三、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的挑战
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金砖国家的很多制成品优势都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因为,与中国制成品直接进行竞争,金砖国家的产品都不具有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产品、尤其制成品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在开放环境中打造起来的中国制造具有超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他国家很难竞争。比如,印度总是抱怨中国很少进口它的医药产品以及汽车产品(NANO)。虽然,这些产品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吸引力,但是,在中国却不具有竞争优势,或者是不为消费者所青睐。同样地,在与俄罗斯贸易中,对方总在抱怨中方不更多进口俄罗斯的机电产品。但是,老样式的俄式机电产品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中国与金砖国家进行贸易,以及深化经济合作的最大挑战,即:与中国贸易和合作,似乎有将本国产业、尤其本国的“优势产业”排挤掉的风险,从而陷入到逆工业化的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也是检验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贸易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如果能够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扩大自己的制成品出口,那么,这些产品将会在世界市场上也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样,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摩擦,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在不断增加。印度、巴西和南非已经成为对华采取反倾销限制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印度,甚至已经超过欧美国家,成为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国。
短期来看,扩大中国对于金砖国家的投资和产业转移规模是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的办法之一。长期来看,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融合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