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马士基宽潭”轮上所载集装箱发生第二次毒气泄漏

2012年8月6日

据深圳海事局介绍,至8月4日凌晨4点,8月3日发生的第一次集装箱泄漏事故处置完毕。当时,该船上未发生泄漏的一个集装箱仍处在稳定状态,没有泄漏迹象。但海事部门认为该集装箱存在安全隐患,建议船方尽快将其吊离船舶进行处置,就在船方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该箱发生泄漏。

8月5日上午8点,深圳海事局接到报警,停泊在盐田港的“马士基宽潭”轮上所载集装箱再次出现大量烟雾,疑有危险货物泄漏。经查,发生泄漏的集装箱与此前泄漏集装箱相邻,装有相同危险品。经海事等部门紧急处理后,下午两点50分,发生泄漏的集装箱被转移并做安全处理,无人员受伤及出现不适,无危险货物泄漏入海。

据悉,此次泄漏集装箱内所装的货物是氨基氰溶液。它是一种制造农药的中间物,多用于生产除草剂等农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严重危害,但50%浓度的氨基氰溶液或结晶氨基氰会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尤其对粘膜如眼睛等部位会产生强烈刺激,它的毒性用半致死量表示为300毫克/公斤(按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标准,半致死量超过300毫克/公斤的不列入有毒物质)。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目前,国际海运货物中,危险货物约为5%,共分为9类,氨基氰属于其中第6.1类。各类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反应和泄漏并不鲜见,船舶、港口和管理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均有严格的规程和应急预案,把危险货物的运输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防止和减轻危险货物给船员、船舶、港口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深圳海事局介绍,氨基氰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尿素或(和)三聚氰胺,进一步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所以在事故现场可以闻到刺鼻的氨气味。反应产生的气体为非可燃性,在密闭集装箱内集聚到一定压力后,可造成箱体变形和箱内反应物外漏,也有可能导致集装箱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