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中国经济虎口余生

2012年7月11日

导读: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就如此前中国的崛起一样,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中国未来将向何处去?不同的人看法不尽一致。本文作者为哈佛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高级研究员,曾经在二十年前写过一本书《中国的崛起》,预言了中国的成功,他对于中国的未来发表了最新的看法: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还徘徊在金融崩溃的边缘,国企的大规模亏损将银行拖入深渊。而现如今,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十家银行中占据四席,大型国企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国企改革和银行业改革的成功并非没有成本,大约有5000万国企工人和2500万制造业工人下岗,粗放型的增长还带来了对于环境污染和社会公平的担忧。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已经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得西方领导人担忧中国可能在绿色清洁能源和技术上拔得头筹。建立现代养老金系统、医疗保障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成为了优先考虑的话题。二十年前,市场化是经济改革的主题,其目的在于减少国企的损失,但是现在的领导人发现,国有银行和国企却成为了贡献经济增长的主力,这主要得益于低融资成本、低税收和较少付息压力的优势;相反地,中小企业却因为融资难而陷入了发展尴尬的境地。市场化改革与政治改革一样,陷入了停滞。

十年前,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现在却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短缺。十二五计划主张“最低工资每年上涨13%”,出口行业的工资增长率更加迅猛,这都使得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劳动力短缺、食品安全问题和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刺激的负效用都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膨胀问题和潜在的银行问题变得严重。

尽管如此,中国也没有面临像日本或者美国那样的泡沫问题,中国的杠杆程度远低于日本,房屋抵押贷款的首付比率为30%,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16.3%,即便加上地方债务,比重也仅为60%,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的水平。

中国成功的金融危机管理却将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掩埋,2007至2008年,中国经历了看似矛盾的通货膨胀加速和破产急剧上升的情形,这一组合与美国在卡特总统时期的情形非常像,经济需要的是结构性的改革,而不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修修补补。先前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现在看来已成毒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已不再投向生产性建设,而是存在浪费性建设之嫌,通过农地出让获得的高额卖地收入,被用于建设毫无必要的高档购物中心,这一投资扩张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土地价格不可能持久保持在高位,人们反对对于土地的征用。出口作为另一架增长引擎,它的增长空间也日益变得有限,国际市场消化中国出口的意愿也在降低。中国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解决的方式很明显,中国需要转向国内消费、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解决之道却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很显然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对待市场的看法,“国进民退”再度显现。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中国未来的工作和创新将源于何处。

中国当局并不是置中小企业于不顾,而是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2011年12月,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植计划得以开展,但是这些计划太微不足道、太迟、很可能是无效的。在这之前,中国的金融系统已经使得中国的中小企业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中。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不是提高利率,而是使得银行保有较高的准备金率,这种将使得银行只将钱以非常低的利率贷给大的国有企业,大企业进行兼并和投机,而中小企业的融资无从谈起。

因此,投机性的通货膨胀和广大小企业的破产这一迷局表明,政府应当进一步迈开改革的步伐,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并且能够切实地利用利率控制通货膨胀,经济体将向着更为均衡的路径发展,未来的创新和就业前景将更为广阔,投机将得到抑制。

展望未来,中国前景好坏在两可之间。最坏的前景可能与日本综合症类似:过早的狂妄自大、利益集团势力的膨胀、官商勾结、抑制小企业的发展。如果不重启改革,中国可能逐步走向日本的老路。但是,考虑到中国对国内和国外都更为开放,这一影响应当没有对日本的影响那么严重。但是,会使得中国收入、技术和政治的发展停滞在一个比日本更低的水平上。

日本式的衰退可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坏结果,最好的结果则是中国真正迈入全球领导者的行列,成为继英国和美国之后的又一任全球领导者。英国由于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领导者,美国由于金融浪潮成为世界的领头羊。中国能否依赖其人才成为世界的第三任霸主?须知,中国现今几乎所有精英家庭的孩子都在美国常春藤盟校上学,中国的高层几乎都在哈佛大学进修,78%的中国大学校长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中国有150个留学人员的归国园区以便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然而,吸引海外人才回归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需要一个更好的法制、金融与知识产权体系,为人力资本创立更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改革正面临着多方阻力。

在本届中国政府任期开始时,我曾将中国经济比喻为被老虎追赶的人。如果人们在镜头中仅仅看到那个人,那么毫无疑问会被其奔跑的速度所震惊;但是如果在镜头中仅仅看到老虎(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不平等、政治需求等等),那么人们会认为老虎可能将任何东西吞噬。在上一任政府卸任后,人将老虎远远地甩在身后,但是之后人累了,需要休息。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步调放缓,这时候,老虎又追了上来。未来,人能否重新奔跑起来,改革能否重新启动,将决定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

经济研究报告专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