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海陆联动发展、实施滨海开发带动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构筑发展大平台的现实需要。”昨天,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王马青说,嘉兴港区海洋经济将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港航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优化“一带两核三区多节点”空间总体布局,使之成为嘉兴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谋求“无缝对接”
嘉兴港是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对外贸易通道,是1996年批准的国家沿海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与京杭大运河以及黄浦江、太湖、长江水系贯通,杭平申线在嘉兴港后方横贯东西,何家桥、乍嘉苏、黄姑塘、长山河等6条内河航道与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相连,具有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
“内河与沿海港口"无缝对接"是成就嘉兴海洋经济的特色所在,也是嘉兴发展港航物流的独特优势。”王马青称,近年来,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海河联运,目前嘉兴港海河联运项目已有实质性进展,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海河联运项目均已启动。其中,海盐港区何家桥线改造工程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海盐港区连通腹地的海河联运大通道。乍浦港区内河航道(东段)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可进一步完善乍浦港区海河联运集疏运网络,充分发挥乍浦港区海河联运功能。独山港区南排应急航道将于今年主汛期前全面竣工。独山港区黄姑塘改造项目正积极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嘉兴港海河联运优势。同时,海盐港区C区黄家堰至曙光(疏港)公路于2010年7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海盐港区东段围区通往后方腹地的陆向通道。另外,乍嘉苏铁路、沪乍杭铁路等疏港铁路建设已被列入相应规划中。
据了解,首条从嘉兴内河多用途港区到嘉兴港乍浦港区的集装箱外贸航线已于近日开通,首次试航历时约六个小时,其运输成本仅为陆路运输成本的四分之一,经济效益显著,标志了嘉兴港与嘉兴内河港实现海河联运“无缝对接”。该航线的开通将有效降低腹地企业运输物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倍增港口货源,进一步扩大港口辐射半径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三位一体”
近年来,嘉兴港口规模和吞吐量不断增加,港口物流业发展迅猛,港口生产呈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据统计数据显示,1至5月,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427万吨,同比增长20.4%;同时,全港拥有各类运输、仓储、物流企业82家,集装箱内支、内贸航线9条,已与日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了运输往来。截至目前,嘉兴港共拥有码头泊位数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
“嘉兴市海域面积1559平方公里,海域位于钱塘江水道入海口,是浙江省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王马青表示,嘉兴港拥有区位、资源、集疏运网络等优势,要发展海洋经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打造显得尤为重要。据介绍,构筑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在内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是嘉兴市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内容,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启动、分阶段建成营运阶段。
为了适应“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就信息与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据悉,嘉兴港EDI发展研究报告课题、嘉兴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已先后通过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同时,嘉兴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还被纳入编制中的《嘉兴港“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被列入了2011、2012年度的全省港航单项工程建设项目库中。该系统将逐步建设生产管理及海关管理系统、数字化港口资源模型系统、港口视频监控系统、港口生产指挥中心系统、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系统和实施嘉兴市港务管理局门户网站改造等,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为建设港口信息支撑系统打下基础,加快推动“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