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青岛保税港区二期正式开关运营,成为继上海洋山、重庆两路寸滩之后,运营面积全国第三的保税港区。作为山东省第一家保税港区,青岛保税港区这块面积仅9.7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逐渐显示出自身强大的能量。到“十二五”末,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要超过1800万标准集装箱,酒水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品检测中心……
保税港区总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实际运营面积达到5.44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57%。二期2.02平方公里封关区域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开始运营,一期3.42平方公里封关区域于2010年11月1日投入运营。
保税港区拥有贸易管制宽松、进出境手续便捷、税收政策优惠等特有的政策。青岛海关整体赋予提前报关、无纸通关、24小时通关、分送集报、分类通关、集约查验等优惠政策,新型业务不断拓展,报关和查验手续进一步简化。
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称,“只有大胆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才能真正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功能效应和功能优势。”
这里被国家有关部委誉为“青岛模式”,率先建成以转型升级、资源整合为特色的保税港区,并在全国推广示范;建成北方唯一的贵金属加工基地,形成“南有深圳沙头角、北有青岛保税区”的发展格局;率先构建以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为网点,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形成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优化整合的“保税经济”,被海关总署誉为“山东模式”。
目前,保税港区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00年的212万标准集装箱,增长到2011年突破1300万标准集装箱。2011年集装箱中转量增幅达50%以上,突破100万标准集装箱。仅此一项可为青岛带来近200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港口产生25亿元的收益。预计2012年,南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可实现204%430万标准集装箱。
为打造国际一流自贸港区,2012年围绕保税港区建设岛城又将有很多大动作。
要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构筑董家口片区、胶州湾片区两大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扩展到约110平方公里。青岛保税港区管委工作人员称,“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优势和检测维修、研发、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将在这里得到充分释放。”
按照计划,保税港区将打造“四个中心”:培育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建设东北亚重要的临港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力争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10%以上;提升国际物流服务功能,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争取到“十二五”末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准集装箱;拓展国际贸易功能,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保税港区将为园区的企业打造一批服务平台,首先是孵化平台,吸引一批战略性、成长性高端制造项目入区孵化,推动韩国优先出锐、日本松下电子等企业建设中国最大的电子部品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其次建酒水进出口交易平台,“十二五”末酒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要建检测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引进国家级进口酒水检测中心,力争“十二五”末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品检测中心。
建设成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区是青岛保税港区发展的方向。根据这一目标,将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和政策创新,积极向国家争取“保税期货交割”、“离岸金融业务”、“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船舶特殊登记制度”、“融资租赁”、“启运港退税”等一系列开放政策试点,争取恢复“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