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山水城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679公里,约占长江航道总长的四分之一,水运发展优势明显。境内河流众多,现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190条航道,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承担了全市90%以上的货运量,共有1021座码头,泊位1221个。
近年来,重庆市以“一干两支”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形成,全市航道里程达到4451公里,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400公里,比例达到24%,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从下游直达重庆。主城寸滩等一批5000吨级港口陆续建成,果园、涪陵龙头山、万州新田等枢纽型港口陆续开工,全市港口货物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达到1.4亿吨、240万标准集装箱。
在船舶运力建设过程中,以船型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进运力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船舶。已核准拆解老旧运输船舶400艘、20万载重吨,全市运力规模达到531万载重吨、标准化运力比例达到63%。组建了内河首个航运交易所。去年,航交所完成交易额17.2亿元,吸引900余家港航企业来渝注册,世界前20强航运企业中有17家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或子公司,周边省市货物来渝中转量达到40%,其服务功能和辐射集聚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水运经济方面,重庆市已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水运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水上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分别达到1.2亿吨、1.1亿吨,迈上“双亿吨”新台阶。在安全保障上,编制了《重庆市水上应急体系“十二五”建设方案》,启动了“重庆市水上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成了主城、合川、涪陵、彭水、云阳、巫山6个应急基地一、二期应急物资的储备。先后投入5亿多元改造了1700余个渡口、25座人行桥,对1302艘客渡船和411艘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区间短途客船实行了标准化更新改造(其中向库周区县赠送了183艘库周渡船),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客渡船标准化率100%,确保老百姓乘上“放心船”、过上“平安渡”。至2003年7月以来,全市已连续106个月未发生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目前,重庆市船舶平均吨位、船舶平均运距、水运货运周转量、船舶平均单位能耗等多项指标在长江沿线七省二市中排名第一。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三级以上航道里程约占总里程的75%,规模以上港口吞吐能力占85%以上,省际运输船舶运力占80%以上,集装箱船舶运力占98%,重庆港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滚装汽车运输港、长江三峡旅游集散地及邮轮母港,同时也已成为长江上游唯一拥有水运一类口岸、保税港区和5000吨级深水航道、码头的地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雏形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