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港打造珠江三角洲西岸集装箱干线港取得重要突破。刚刚过去的5月,高栏港务多用途公用码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0452标准集装箱,不仅创造了该码头单月集装箱吞吐量的历史新高,该码头也成为我市首个月吞吐量过万标准集装箱的内贸集装箱码头。
力争今年集装箱吞吐量13万标准集装箱
近日,已投产的一期2个2万吨级泊位繁忙而有序,集装箱鳞次栉比,车辆来往穿梭。当天有两艘分别为4800吨级和9000吨级的船舶靠岸,其中一艘将把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运送到江苏江阴。
“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今年1—4月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仅有8%,而我们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8%,5月单月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创纪录地达到10452标准集装箱。”珠海港高栏港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容正表示,高栏港务码头由此成为我市第一个月吞吐量过万标准集装箱的内贸集装箱码头。
根据交通部批复的珠海港总体规划,珠海港将建设成为华南主要的干散货集散中心,华南主要的油气化学品集散中心,以及珠江三角洲西岸集装箱干线港。2007年4月,由珠海港集团全资控股的珠海港高栏港务有限公司成立,从事港口装卸、仓储、中转、驳运等业务,将码头目标瞄准区域性散杂货中转集散基地和集装箱转运中心。
容正介绍,在珠三角地区,同为干线港的广州港和深圳港将外贸集装箱作为核心业务;而在珠海本地,同样开展集装箱业务的九洲港因港口条件限制只能作为喂给港口。为差异化发展,同时满足“双转移”战略下地区产业升级的需要,高栏港务码头将内贸集装箱中转定为核心业务。
2009年8月,珠海港首条省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高栏至长江航线正式开通。经过几年发展,高栏港务码头已逐步建立比较成熟的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网络,目前已是珠海地区开通内贸航线最多的码头,也是珠西地区唯一挂靠沿海班轮航线的码头。
2010年,高栏港务码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万标准集装箱,2011年达到6.3万标准集装箱。“今年将力争达到13万标准集装箱。”容正表示,“码头投产后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年年翻番,在整个行业内也属罕见。”此外,目前高栏港务二期码头正在紧张建设中,今年底3个2万吨级泊位将建成投产,为高栏港务码头开展内贸集装箱业务再添重要保障。
打造西江流域最具竞争力中转港
作为珠海港集团“西江战略”的主要承担者,高栏港务转接了大量来自西江流域和华东、华北、东南沿海以及海南的集装箱、矿石、纸浆、水泥、PTA、粮食、白糖等货物。珠海港控股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苗雨告诉记者,除为珠海本地的珠海BP化工、格力电器、红塔纸业等提供货物中转服务外,高栏港务还致力于为西江流域客户创造一个经济、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推动高栏港成为西江流域最具竞争力的中转港。
据介绍,目前,高栏港务已引入洋浦中良、中谷新良、泉州安通、大连成功物流等国内多家知名船公司,成熟运营高栏到太仓、海口、大连、厦门、宁波等多条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以及高栏至江门、中山、佛山、贵港、梧州等多条西江驳船快线,“珠海港的西江驳运体系初具规模”。
“近年来珠海港集团将集装箱中转业务确定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一方面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提升对于珠海港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西岸集装箱干线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大大带动了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苗雨表示。
据介绍,此前,西江流域新会、江门、中山、佛山、肇庆、云浮、梧州等地的货物要输送到华东、华北,只能通过驳船运到广州、深圳等港口后中转。“如今这些地方的货物可以在高栏港实现‘家门口’中转。”
“家门口”中转不仅带来巨大便利,也更具有成本优势。根据高栏港务的调查统计,新会、江门等地的货物,从高栏港中转和从广州港中转相比,平均每个集装箱成本节约近200元。中山小榄、佛山高明等地的货物,从高栏港中转和从广州港中转相比,平均每个集装箱成本节约近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