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热点分析:央行二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2年5月18日

事件概述

2012年5月12日晚间,央行宣布宣布下调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二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全面下调;此次下调后,不考虑差别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6.5%。本次存准率下调预计释放银行体系资金约4200亿元,若加上此前的两次下调,半年间,央行先后三次下调存准率,共释放了银行可贷资金约1.25万亿。

央行选择在4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不久就宣布下调准备金率,正是因为上周五公布的进出口、工业增加值、投资、货币信贷等数据表明经济增长态势不容乐观,4月货币信贷增速明显回落,是总需求疲软的反映,同时,工业增加值等宏观经济活动增速的超预期放缓,加大了货币政策主动调节的压力。

而且刚刚公布的4月CPI为3.4%,显示通胀压力已大大缓解,通胀下行趋势也给货币政策的逆周期操作提供了更大空间。

图1:大中小金融机构历年存款准备金率

大中小金融机构历年存款准备金率

事件解读

【维护实体经济的政策表态】

在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的背景下,预防经济硬着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而银行新增贷款创年内新低,说明实际经济需求不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投放、增加经济运行活力、实现相对宽松的资金面。此次下调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促进银行扩大信贷投放,降准是央行维护实体经济的政策表态。

有专家指出,目前新增贷款走低说明市场流动性并非不足,央行“降准”之举更多是为表示一种“宽松”的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本 报记者说,今年一季度贷款需求下降,意味着目前流动性并不紧张,央行此次“降准”旨在用宽松的表态来撬动市场贷款进一步增长,也说明保经济增长是当前管理层更关心的问题。

【并非为了救股市楼市】

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全面放松?释放出的大量资金是否会流向房市、股市?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曾公开表示,近年来,存款准备 金率工具的使用主要和外汇储备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对冲要求有关,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并不是表示货币政策松紧的信号,释放出的资金广泛分 布在国民经济各个方向,没有典型的方向,并不是为了增强股市的信心或者主要流向房地产行业。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会对CPI造成重大影响,货币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还是维持稳健货币政策。这只是央行为了平衡国内流动性采取的对冲政策。

对于资金流向,专家表示,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楼市、股市并不是国家鼓励的去处;其次,银行存贷比管制也不一定让这些钱都能贷出去;第三, 去年是贷款资金不够用,今年更主要的问题是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目前的情况是有钱的企业不需要贷款,缺钱的企业银行又不敢贷给他们。国家对楼市有控制,银行 也不敢随便把钱贷给房地产。

【降息比“降准”难操作】

按照以往做法,央行在调整两次存款准备金率后都将调整一次利率,而这次在连续“降准”后却没有降息的举动。专家认为,降息更有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提高他们贷款的积极性。

其实,利率与刺激需求以及通胀的关联度更大。从供求关系上看,目前的问题是贷款需求不足,说明资金链不紧张,下调利率更能直接降低贷款成本。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调整流动性,在增加贷款方面的作用比较间接。

“目前没降息主要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心”。大常委会主任赵庆明分析说,从国际上看,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很大,未来即使反弹力度也不会很大;国内消费市场低迷,物价上涨空间不大。目前新涨价因素主要来自劳动力,尤其是工资,但工资上涨是比较温和的,所以物价上涨压力不会再加大。赵庆明预计,如果5月贷款还上不去,宏观经济指标仍不好看,存在降息可能性。

图2: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

后势研判:

虽然释放出约五千亿左右的“流动性”,以及中央政府“稳增长”的决心,但就此次降存准的时间的而言,是缺乏惊喜的。 事实上,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场对于降准的呼声已十分强烈,而延时两个月的操作,已显示出央行在货币政策微调幅度上的谨慎。

同时,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首要 问题,并不在于货币供应量整体不足,而是局部薄弱环节得到不到金融资源的支持,难以通过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来进行改善,另外,在欧债危机一触即发的大背景下,央行也有必要留存更多的货币政策储备,以应对或突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

尽管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有所下降,但与历史水平纵向对比,依然处于高位。且我国目前20%的存款准备金率在世界上是高的,降准’空间还很大。下一步是否“降准”还取决于未来国内外经济运行的情况,如果经济持续走低甚至进一步恶化,会“降准”甚至降息。

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市场预计,央行还会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