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设计 制造 施工
一 站 式 服 务 提 供 商

上海港逐步由集装箱“世界大港”升级为“国际强港”

2012年5月14日

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完成3300万标准集装箱,不过“世界大港”并不等于“国际强港”。令人欣喜的是,上海港环境建设“刚柔并济”,国际航运中心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曾经的小渔村正在世界的舞台上拿到了话语权,一条包括港口贸易、邮轮经济、金融、物流在内的航运产业链渐成规模。

33年集装箱吞吐量飞速增长

回首33年前,“平乡轮”的起航,拉开了上海港集装箱发展的大幕。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准集装箱,进入21世纪突破500万标准集装箱。在200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集装箱,2006年站上2000万标准集装箱的新高度。2010年,上海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排名全球第一。2011年,3174万标准集装箱的数字赫然出现,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集装箱大关的港口,再次交出了一张出色成绩单。统计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准集装箱的港口寥寥无几,1000万标准集装箱以上的港口不超过10个。上海港目前与世界排名第二大港口新加坡的吞吐量相比,已拉开相当大差距。

争取越来越多的“话语权”

2012年,世界航运业将依然在“寒冬”中艰难求存,很多专家预言,未来全球航运市场若想止跌回稳,很大程度要看“中国因素”。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3.3%,在2月又同比上升了13.14%。“站稳脚跟,就要取得话语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真虹一语击中。2011年,上海航交所推出了中国沿海煤炭运价指数,满足了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的需求,为企业规避运价波动风险提供了新的机制。早在2009年,上海航交所发布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被全球航运界权威媒体《劳氏日报》评价为集装箱运价最权威和最准确的指数之一,这也意味着航运中心建设中运价衍生品交易取得突破,更意味着在世界航运业出现了“中国声音”,赢得了“话语权”。真虹表示,世界航运市场一直以伦敦等大港作为风向标,“中国指数”的出现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一部分,虽然这些指数还需要逐步完善,但已迈出了一大步。

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真虹表示:“"量"只是一个表现方式,还应重"质"。”在航运产业硬件设施纷纷“落子”之际,航运中心轮廓日渐清晰,包括物流、金融等各方面软环境的航运服务业也逐步进入“快车道”。市建设交通委主任黄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经过多年努力,运价衍生品交易取得历史性突破,上海航运金融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目前,全球九大船级社、十大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分别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航运咨询、保险评估、运价交易、海事仲裁等国际航运专业服务机构也相继建立。2010年,航运经纪人准入制度率先在上海取得突破,填补了我国航运经纪领域的空白。在航运金融方面,上海已进行了一系列试点创新。以浦东为例,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全国第一个同步开展飞机、船舶单机单船租赁业务的综合性SPV(特殊项目载体)项目运作试点;开拓水水中转集拼业务……从保险业的发展,也能看到航运服务业前进的脚步。来自上海市保监局的信息显示:免税等优惠政策让保险公司将全国航运保险业务向上海转移,目前,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的上海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均已展业,前3个月同比增长10.97%,保费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